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少林txt小说

少林txt小说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东北谢文东 > 第369章 春播时节

第369章 春播时节(1 / 2)

第三百六十九章:春播时节

1948 年的早春,阳光柔和地洒在冀中平原上,驱散了冬日的严寒,给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气息。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冻土开始融化,大地渐渐苏醒过来。

在土坯房后的墙根处,一小片草芽正顽强地顶破坚硬的冻土,努力地生长着。这些嫩黄色的草芽虽然渺小,但它们却充满了生命力,仿佛是大自然在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。

微风轻拂,带来了些许温暖的气息,风中似乎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气。这股微风轻轻地吹过谢文东家的院子,吹得院子里的鸡雏欢快地“叽叽”叫着。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追逐着阳光,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暖,它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,嬉戏玩耍,给这个宁静的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。

张彩霞怀抱着刚刚满四个月的谢念军,安静地坐在炕沿边。她微微低头,全神贯注地为孩子缝制着一双小巧可爱的小布鞋。每一针、每一线,她都倾注了无尽的母爱和关怀,仿佛这双小鞋子将会承载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。

就在这时,一阵微风吹过,窗纸轻轻颤动,一个高大的影子如鬼魅般从窗前一闪而过。张彩霞心头猛地一紧,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。她下意识地抬起头,目光紧盯着窗户,生怕那个影子再次出现。

然而,当她定睛看去时,却发现那个影子并没有消失,而是静静地站在院子里。阳光洒在他身上,勾勒出一个高大而模糊的轮廓。他手中拎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,仿佛里面装满了重要的东西。

“东子,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?”彩霞抬头,看见谢文东额角沾着汗,裤脚还沾着泥,显然是刚从镇上回来。谢文东把木箱子放在地上,“咔嗒”一声打开,里面躺着泛着金属光泽的犁铧、耙子,还有几个她从没见过的小铁铲。

“这是新式农具,镇上供销社刚到的货。”谢文东拿起一个带齿的铁耙,在手里掂了掂,眼里闪着光,“我把退伍金取了大半,买了这些,还有两袋改良玉米种。今年咱教大伙科学种田,保准比去年多收两成粮。”

彩霞放下针线,伸手摸了摸那些冰凉的农具,指尖却传来一阵热乎——她想起三年前在陕北根据地,谢文东跟着农科队学种田的模样。那时候他刚从战场上下来养伤,胳膊上还缠着绷带,却天天跟着老农蹲在田里,学怎么选种、怎么施肥,回来还跟她念叨:“彩霞,等将来不打仗了,咱也用这些法子种地,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。”没想到这一天,真的来了。

“你呀,总是把钱花在大伙身上。”彩霞嗔怪着,却把孩子往他怀里送,“念军,你看你爹,又给村里做好事了。”谢文东接过孩子,小心翼翼地托着他的小屁股,低头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亲,惹得孩子“咯咯”笑起来,小手还抓着他的衣襟不放。

消息传到村里,村民们都涌到谢文东家院子里,围着那些新式农具看新鲜。王二麻子蹲在地上,伸手拨弄着那个带齿的犁铧,眼睛瞪得溜圆:“谢大哥,这玩意儿真能比老木犁快?我家那亩地,往年用老犁得耕两天,这玩意儿一天能搞定?”

“不仅快,还能把土翻得更松,玉米根能扎得更深,抗倒伏。”谢文东蹲下来,拿起一粒改良玉米种,递给身边的老支书,“您看这种子,颗粒比普通种子大一圈,饱满,发芽率高。今年咱把村西头那片荒地开出来,都种上这个,到秋天肯定是好收成。”

老支书捏着种子,放在嘴里嚼了嚼,点点头:“嗯,是好种子!东子,你说咋干,咱就咋干!村里的壮劳力都听你调遣!”
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村外的田地里就热闹起来。谢文东扛着新式犁铧走在最前面,身后跟着二十多个壮劳力,有的扛着锄头,有的推着独轮车,还有的背着种子袋。张彩霞抱着孩子,提着装满热水的水壶跟在后面,王二麻子媳妇和几个妇女也拎着干粮,说说笑笑地跟过来。

“谢大哥,你先给咱演示演示,这新式犁咋用。”二柱子扛着锄头,凑到谢文东身边。谢文东把犁铧架在牛身上,手里牵着缰绳,脚步稳实地往前迈,嘴里还念叨着诀窍:“犁的时候身子要直,手要稳,犁沟深浅要均匀,这样种子撒下去才能出齐苗。”

牛蹄踩在松软的土地上,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,犁铧划过之处,黑黝黝的泥土翻卷起来,带着青草的香气。村民们看得眼热,纷纷抢着要试。二柱子第一个接过缰绳,可刚走两步,犁铧就歪了,翻出的土沟深浅不一。“哎,咋这么难?”二柱子挠着头,有些不好意思。

“别急,我教你。”谢文东走过去,握着他的手,一点点调整姿势,“你看,手腕要稍微用力,跟着牛的步子走,别跟牛较劲。”在他的指导下,二柱子渐渐找到了窍门,犁出的土沟越来越直,越来越均匀。

“成了!成了!”二柱子高兴得大喊,村民们也跟着鼓掌。谢文东看着大伙的笑脸,心里一阵踏实——他打了半辈子仗,最想看到的,就是老百姓这样安稳的模样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晌午的时候,彩霞抱着孩子在地头送饭。她把保温的陶罐打开,里面是香喷喷的小米粥,还有两个贴饼子,外加一碟咸菜。谢文东放下犁铧,快步走过来,先接过孩子,把他举到肩头,逗得孩子“咯咯”笑,才接过饭碗,大口大口地吃起来。

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”彩霞递过一块干净的帕子,帮他擦了擦额角的汗,“累不累?要不歇会儿再干。”

“不累,这点活算啥。”谢文东咬了一大口贴饼子,含糊着说,“你看大伙干劲多足,咱得趁着这好天气,赶紧把地耕完,好播种。”他抬头看了看天,湛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,阳光洒在田地里,把泥土晒得暖洋洋的,连风都带着希望的味道。

旁边的王二麻子媳妇抱着自家的娃,看着这一幕,笑着对彩霞说:“彩霞姐,你看谢大哥多疼你和念军,吃饭都先抱着孩子。不像我们家那口子,吃饭跟打仗似的,吃完就往田里跑,连娃都不抱一下。”

彩霞笑了笑,眼里满是温柔:“他以前不是这样的。在部队的时候,他总是忙得脚不沾地,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上一面。有次我去给他送衣服,他正在训练场带兵,晒得黢黑,胳膊上还有伤,却还笑着跟我说‘没事’。那时候我就想,等他不打仗了,肯定会是个好丈夫、好爹。”

王二麻子媳妇点点头,叹了口气:“还是你们俩有福气,能一起从战场上过来,还能有这么好的日子。不像我,跟二麻子是父母包办的,刚结婚他就去参军了,我在家担惊受怕了两年,直到他回来,心才落地。”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