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道上,几辆马车在缓缓行进,马车里坐着的是谢徽、常尽欢和常有山三人。
常有山看了一眼嚼着蜜饯的女儿,又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谢徽,脑海里回想起出发前的一幕。
“爹,我要你举荐谢徽参与这次荆河治水修堤案。”
“为何?”
“因为……我看上他了。”
常有山就这么为了自己女儿违背了多年做官的原则,举荐皇子参与朝事。
他暗地里摇头叹气,没办法,谁叫他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。
大概行进了五日,他们一行人终于到了荆河县。
常尽欢一下马车就看到荆河知县冯继满脸谄媚地迎接谢徽。
“七皇子、常相,还有常小姐,一路舟车劳顿,屋内备了酒菜为各位接风。”
谢徽没接话,反倒是回头问常有山:“丞相,治水修堤事多任重,我们时间有限,今日既然已经到了荆河县内,不如就直接去查看修堤进展。不知您意下如何?”
常有山点头,“老臣正有此念。既是如此,那就劳烦冯大人带路。”
谢徽闻言,看向常尽欢。
常尽欢了然地点点头。
三人就在冯继的带领下来到了荆河下游陆家村。
常尽欢看过去,堤坝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,应该不久就要竣工。
“冯大人,堤坝已经修建多久了?”谢徽问道。
“已数月有余。”
常尽欢回想自己在实验室学过的课程,古代因人力物力有限,修堤防洪至少需要数年之久,而这个荆河堤坝虽体量不大,但也不可能几个月就完成。
“你们这个堤坝是新建还是复修?”
冯继似乎没想到常尽欢会有所疑问,眼里闪过一丝讶异,“这陆村坝非新建,因为每到这个时节荆河县总是连天大雨,上游的洪水冲击导致每年这个堤坝决堤。所以基本上陆村坝是雨季来临前都要加固一次。”
常尽欢点点头,又继续问:“那这些修堤的民众都是什么人?”
“他们大多是陆家村的村民,还有其他附近的农人。”冯继回答。
谢徽看了一会儿还在赶工的民众,转头说道:“冯大人,我们去坝上看看。”
冯继没有拒绝,带着他们一行人向前走。
正午时分,日头正盛,工人们都陆续开始休息。
常尽欢上了坝后就开始四处打量,当看到工人吃的饭菜时不由得皱了皱眉头。
谢徽发现常尽欢的神色异样,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就看见饭菜竟异常丰盛,竟都是肉。他走到一个工人旁询问:“这些肉都是冯大人供给你们的?”
工人抬眸,笑了笑说,“没错,大人对我们可好了,我们干活,他管我们饭。”
“不是说荆河县百姓年年因为洪水决堤而过得苦不堪言。但是看你们的样子,好像并不是这样。”常尽欢走上前问道。
“那都是传言,虽然荆河年年决堤,我们房屋田地有损,但是冯大人好啊,他用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救济我们,还给我们安排住所,没那么惨。”工人回答得语气轻快又自然。
谢徽和常尽欢闻言,对视一眼就没再问下去。